7月7日,在波蘭舉行的第41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青??煽晌骼铽@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7月8日,廈門鼓浪嶼也成功申遺,中國的世界遺產數量達到52個。盡管中國世界遺產數量位居前列,但很多地方的遺產保護情況卻不盡如人意。為什么地方政府熱衷申遺,卻沒有按照規(guī)定好好保護?
1.地方政府不僅將世界遺產當作是一顆搖錢樹,還是重要的政績。
2.很多人只看中世界遺產的知名度與經濟效益,卻忘了要按照國際規(guī)定開展保護。
3.中國世界遺產數量是不是第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為后代保存好人類文明的碩果。
中國申遺大隊都排到幾十年后了
1972年11月16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第十七次大會上正式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1976年成立了世界遺產委員會,并于1978年確定了首批12處世界遺產,并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而中國,則是在1985年成為《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締約國。盡管加入時間晚,但中國的世界遺產數量增長很快。加上剛剛列入名錄的可可西里和鼓浪嶼,共有世界遺產52項,包括文化遺產31項、自然遺產12項、文化自然遺產4項及文化景觀5項。
除此之外,在《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上,還有27項文化遺產、16項自然遺產、16項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共計59項等待申報。根據2004年世界遺產大會公布的“蘇州決議”,一國可以提交兩項預備世界遺產,但至少必須有一項是自然遺產。算下來,中國的申遺大隊已經排到30年后了。
而申遺也是條漫長的路,這一申請過程,開平碉樓走了7年,中國丹霞4年,五臺山10年,中國南方喀斯特更是漫漫12年。而在《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中,海南東寨港自然保護區(qū)、江西鄱陽湖自然保護區(qū)以及安徽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都是在1996年就列入名單,至今仍未成功申遺。
地方政府砸鍋賣鐵也要申遺
盡管申遺的難度很大,并且希望渺茫,但還是擋不住這些年的申遺熱潮。在最初,這種申遺沖動源于中國人希望得到世界的認可。但是隨著麗江、張家界等地在申遺之后成功地開發(fā)旅游,地方政府不僅將世界遺產當作是一顆搖錢樹,還是重要的政績。
比如,自從1997年12月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以來,山西平遙古城的游客量已從當年的5萬人增長到2012年的417萬人,門票收入由當年的125萬元增長到2012年的1.5億元,旅游綜合收入也由當年的1200萬元增長到2012年的80億元。無獨有偶,洛陽龍門石窟申報前每年門票收入1000萬元,申遺成功后第二年就高達2700萬元。
門票只是最直接的經濟回報,賓館、酒店、娛樂場所等各色服務設施可以帶來進一步深層消費,世界遺產名錄迅速成為一個暴利行業(yè)的準入證。于是,很多地方就算是砸鍋賣鐵也要申遺。
截止至2015年中國《世界遺產名錄》,除此之外還有2016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左江花山巖畫文化景觀和湖北神農架,以及剛剛入選的可可西里和鼓浪嶼。
2007年6月27日,由云南石林、貴州荔波和重慶武隆捆綁申報的“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項目,成為中國第六個世界自然遺產地。為確保申遺成功,吃“財政飯”的貴州省荔波縣政府因此背負了2億多元高額債務。但是也有人不認可申遺成功勢必帶動當地經濟的說法,中山大學城市與區(qū)域發(fā)展研究中心教授張朝枝的一份課題研究就指出:“實際上從全世界看來,申報遺產成功之后,旅游業(yè)隨之增長的只有40%不到,大部分是申報成功后跟旅游沒什么關系,比如,周口店北京人遺址、高句麗王朝,都是世界遺產,但幾乎沒什么人去。”
地方政府熱衷申遺除了經濟回報還有政績考量。2012年,陜西投入上百億元修復未央宮遺址,推動絲綢之路申遺。陜西省文物局一位官員在接受《中國經營報》采訪時說:“陜西的世界文化遺產只有1處,眾多的文物古跡都沒有入選,這與陜西作為歷史文化大省的地位非常不符?!z綢之路’申遺將使陜西的世界文化遺產景點數量大幅增加?!?/p>
對中國的世界遺產來說,旅游開發(fā)是最大的威脅
對世界遺產進行過度的旅游開發(fā),與遺產的保護形成了尖銳的矛盾。在聯(lián)合國世界遺產公約里,基本就是“保護保護再保護”,對景區(qū)是否保護得當也是能否入選的條件,一切以“保護為本”。但在很多地方,地方政府似乎只看中了“世界遺產”背后的知名度與經濟效益,但忘了同時也要按照國際規(guī)定的要求來開展保護。
麗江古城在1997年就成為世界遺產,但如今卻被指商業(yè)開發(fā)過度。由于申遺前期投入巨大,很多地方一旦申遺成功,便會迫不及待地撈回成本,盲目開發(fā),導致保護區(qū)內亂象頻生。
同濟大學教授阮儀三就曾說過:“我保護了平遙、麗江、周莊,但之后這些地方就成為了興旺的旅游景點,這可喜也很可悲?!北热琨惤懦?,盲目地將原住的納西族人口遷出來,過分進行商業(yè)開發(fā),使世界遺產原本的真實性變“味”了。在2007年,包括麗江古城在內的6處中國世界遺產被“黃牌警告”。
北京大學世界遺產研究中心主任謝凝高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廬山申報世界遺產時,聯(lián)合國專家來檢查他們就把索道拆掉,入了遺產后馬上又建起?!币延辛倌隁v史的平遙古城墻曾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接連三次坍塌,日益增多的游客是造成古城墻難以承受之重的主要原因。而被視為“中華瑰寶”的敦煌莫高窟壁畫,因旅游人數倍增,加速了壁畫氧化。
世界遺產不該是搖錢樹,為了保護可能是虧錢的
地方政府不要把申遺當作是對旅游開發(fā)的前期投資,申遺還是應該不忘初心,它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后代看護大自然的恩賜和祖先的財產,而不是為了商業(yè)開發(fā)。這次可可西里申遺,就明確是為了保護而非發(fā)展旅游,是在青藏高原上為藏羚羊保住家園。
而且,如果按照規(guī)定嚴格保護世界遺產,并限制商業(yè)開發(fā),申遺很大可能是一項“虧本”的買賣。2008年,英國就曾宣布暫停申遺,這與當時工黨的執(zhí)政理念有關,也與當時英國面臨較大的財政壓力不無關系。普華永道撰寫的報告顯示:英國申請一個世界遺產需要花費40萬英鎊,平均每年用于維護的花銷也在15萬英鎊左右。而世界遺產地位給旅游業(yè)帶來的收益被夸大了,因為只有很少一部分游客意識到這種地位或者是被這種地位所吸引才來參觀游覽的。
而申遺又是一座十分難走的獨木橋,所以在日本,有人就覺得與其花錢申遺,不如把這錢花在文物保護上。日本山形縣的最上川是旅游勝地,山形縣此前打算申請最上川為世界遺產,但吉村榮美子在2009年出任山形縣知事后立刻宣布放棄申遺。她說:“申遺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這筆投資就像一個無底洞,還不如踏踏實實把這些錢用在遺產保護上?!?/p>
申遺不是奧運會,遺產數量是不是第一并不重要
伴隨著這些年的申遺熱,從2003年開始,中國已經連續(xù)15年有項目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隨著可可西里和鼓浪嶼申遺成功,中國的世界遺產總數已名列世界第一。不過,世界遺產早已過了拼數量的時代。據《世界遺產》雜志的報道,2003到2013年,金磚國家在世界遺產委員會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印度、中國、南非、俄羅斯都做了7年的委員國,巴西做了4年。其中申報遺產最積極的是中國,申報了17項,高于印度的12項。中國每次大會的陣容也最為龐大,平均為29人,遙遙領先于其他代表團,位列其后的南非和俄羅斯為20人。
但是,在正式大會上就申報議題發(fā)言的次數上,印度最多,平均每屆22.6次,中國是12.4次,僅比南非的11.1次高。中國申報成功的遺產數量最多,興師動眾來的人數最多,發(fā)言次數卻非常少,對大會事務并不積極介入。給其他國家的觀感就是:只追求數量,而不參與國際遺產事務。
上世紀50年代,日本古鎮(zhèn)妻籠宿因為居民的抗爭保存下來,日本政府也開始制定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法
其實,申遺不是奧運會,第一還是第二并沒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如何保存好人類文明的碩果。當下,經濟全球化正在將全球融為一個緊密的共同體,各國所擁有的歷史文化遺產是全人類共同的財富,不會因地域、貧富、種族的差別而將它割裂,保護歷史財富的目標是一致的。
如果承載著這些歷史信息的載體消亡了,依附于其上的人類文明也會消失。正如著名的美國文化遺產保護運動機構——美國國家歷史保護基金會所尊崇的信條那樣:“保護那些不可替代的?!?/p>